成长帝国罗马攻略(成长帝国罗马攻略英雄)

个人学习 82 0

成长帝国罗马手游攻略

塞琉古帝国的第六代君主,安条克三世。

和历史上很多王朝的雄主一样,在经历过前期几位皇帝的积蓄力量,在一个合适的人手里,王朝的实力有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大汉第五任皇帝汉武帝刘彻,沙皇俄国第四代沙皇彼得一世。这样的皇帝必定是在前人的积累上,又有所创新,文治武功都有所创举。

虽然拿刘彻和彼得做例子未必那么合适。比如安条克三世的父祖辈留给他的是一个相对糟糕的摊子,他在后面也埋下了衰亡的伏笔。甚至他的开局挺像崇祯的。所以大家不要拘泥于我举的这个例子。因为历史人物总是在他的那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都具有独特性。

下面我会分别从文治和武功方面,介绍一下,这位塞琉古帝国的大帝。

公元前 233 年,塞琉古三世在远征安纳托利亚的军中被弑,安条克三世在巴比伦仓促即位。相较于塞琉古一世草创基业之时,此时塞琉古帝国的疆土已大为缩小。它不仅失去了西部的小亚细亚大部分领土,帝国在中亚的领土也独立为帕提亚王国和巴克特里亚王国。

刚继位的安条克三世面对的是一个逐渐分离的国家,除了小亚细亚的城邦脱离,连东部的省份也从帝国里分裂,如巴克特里亚在希腊人狄奥多特一世领导下独立、帕提亚遭受阿尔沙克一世占据。在安条克三世即位后,东部的米底总督莫伦、波西斯总督_两兄弟也发动叛乱。

安条克三世在权臣赫米亚斯误导下,派遣两位将军率军前往平息莫伦兄弟的叛乱,而自己亲自进攻托勒密王国的犹太,然而在这两方面都遭到惨败,靠着国王的表兄弟阿凯夫斯在小亚细亚成功击退帕加马的势力,使塞琉古帝国威信不至于崩溃。

少年天子,继承兄长的王位,帝国随时都有分崩离析的风险。似曾相识是不是,这搞不好就成为崇祯了呀。

安条克三世 18 岁即位,少年英主,很快就展示出雄心和卓越的才能,以图恢复全盛时期的塞琉古王国疆域。但是他要面对的问题是相当复杂的。

安条克一方面继续不失时机的推行行政机构的马其顿化(帝国一直以来的政策);但是帝国的统治核心在叙利亚,不得不寻求当地贵族的支持。

另一方面,大规模的战争离不开军队的支持,其中东方族群在军队中的比例持续上升。为了进一步得到东方族群的支持,安条克三世是塞琉古王国第二位与伊朗贵族联姻的国王。为了扩大兵员,安条克三世甚至释放了巴比伦的犹太人,让他们在弗里吉亚(Phrygia)以军队定居者的方式组成 2000 个犹太家庭。安条克三世在平定米底亚和帕提亚的叛乱之后,使用具有东方国王特色的——大王(Basileus Megas)称号。这些表明了安条克三世对东方族群的重视。

在得到人数更多的东方族群的支持的时候,他还扶持其他的势力。安条克三世短暂占领了柯里—叙利亚地区,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出海口。为了巩固既有成果,安条克三世迅速组建了一支庞大的海军,海军几乎都由腓尼基人组成。为了换取腓尼基人的支持,安条克三世授予腓尼基地区城市诸多的自治权。

帝国的基本盘地区基本保持了和谐稳定,不同族群也给安条克提供了很多的兵源。

君权神化

安条克三世在各省任命高级祭司,使王朝崇拜成为帝国的一项制度。 他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对已故统治者的崇拜发展为对在世君主的崇拜;二是将对君主个人的崇拜发展为对整个王室家族的崇拜。 现有证据表明,安条克三世首先建立了对他本人的崇拜,公元前 193 年,又将他的王后拉奥迪斯加入到王朝崇拜中。

在给各省长的一系列信件中,他要求各省除为他本人及其祖辈设立大祭司外,还要为他在世的妻子拉奥迪斯设置一名大祭司,给予其配偶神圣的荣誉。 这表明,在帝国的主要总督区,对在世统治者及其配偶的崇拜已经确立起来。

培养亲信势力

前面提到过王友势力。这个角色,类似于中国的幸臣和宦官组织。

高级王友可能构成了国王身边更具私密性的小圈子,李维提到安条克三世有一个秘密议事会。

王友的演化与君主制的发展同时进行,并且主要受到后者的影响。 到公元前 2 世纪,塞琉古王朝的世袭继承已经制度化,统治机制的完善、王权的巩固、王朝的延续都要求有比较稳定的官僚群体。到安条克三世时期,他结合东方君主制,把王友更加官僚化。

而且他的这套措施,类似于东方的察举制度——塞琉古君主制下的等级官僚与马其顿、波斯以及希腊城市的统治精英有一个重要区别,即他们并非来自世袭贵族或由出身定义的公民,而是国王根据个人的才能、人品挑选出来的,不具有世袭性。这样,君主掌握了人事权,控制力远超前人。

安条克三世对国内货币的改革与整顿,主要是为支持其发动的一系列军事行动。

先说重点结论,再稍加解释。

从目前来看,大量存世的安条克三世钱币,反映了他对造币体系改革是成功的,基本达到了支持其扩张行动的需求。总体而言,安条克三世整饬国内的货币体系,可以视作是对国内造币体系进行官僚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早先纷乱的状态,提高了造币厂的工作效率,也进一步推动了货币标准化,扩大了皇家钱币在帝国境内的流通范围,提高了塞琉古货币在东地中海地区的认可度,扭转了境内造币厂各行其是的局面。

上面是结论,下面稍微解释一下。在他继位之前的塞琉古币制具有一些问题。

一是钱币范式不统一,部分省份发行的钱币有着明显的地方特色。二是皇室对全国范围内造币厂的控制并不严格。三是造币厂发行的不同钱币承担着不同的货币职能。

安条克在国内着手整顿塞琉古造币体系,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为支持军事扩张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增设皇家造币厂,加大皇家钱币的发行量。为支持对外扩张,收复帝国失去的东、西部领土,安条克三世在全国范围内增设造币厂。

二是整饬各造币厂的内部制度。从目前钱币学研究的成果,可以推测安条克三世加大了对各地造币厂的直接控制。第一,安条克三世将严整的官僚管理体系引入造币厂,造币厂主要负责官员直接听命于_。三是基本统一塞琉古帝国境内钱币的式样。

这个,咱们学过中国历史,秦朝的一些政策肯定还是了解的,大致也能了解这些的作用。

至此,内政,经济大幅度改善,安条克三世避免了内部的崩溃,开启了他的军事战争生涯。

东征扬名——对东方的再征服

收复小亚细亚中部后,安条克默许帕加马、比提尼亚和卡帕多细亚的存在,并把注意力转到北方和东部。前212年迫使南亚美尼亚王国国王薛西斯承认塞琉古为宗主国。前209年安条克三世入侵帕提亚并攻占首府赫卡通皮洛斯,并在拉马倪山击败安息国王阿尔沙克二世,推进到希尔卡尼亚,迫使阿尔达班求和并把安息纳入属国。

矛头一转,安条克三世接着在前209年开始入侵独立已久的巴克特里亚。而推翻狄奥多特王朝的巴克特里亚国王欧西德莫斯一世率领大军御敌,在阿利乌河战役遭到安条克三世痛击,欧西德莫斯只能撤退回首都薄知(Bactra)坚守。在成功抵抗三年的围困后,公元前206年,安条克给予欧西德莫斯一个体面的和约,承诺把女儿嫁给欧西德莫斯一世的儿子德米特里一世,并使巴克特里亚成为属国。

如同步随_大帝的足迹似的,安条克三世越过兴都库什山脉侵入喀布尔山谷,与当地的印度王公幸军王重续两国友谊,之后经锡斯坦和克尔曼的道路回到西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描述:

“他(安条克三世)穿越高加索山进入印度,与印度国王幸军重续两国友谊,从那里得到许多战象,总共计有150头。在他的军队得到充分的补给后,他亲自带队启程,并命阿德洛屯厄斯(Androsthenes)负责把那些国王给予的财宝运送回国。在前205、204年间,安条克三世从底格里斯河畔塞琉西亚出发,针对波斯湾阿拉伯沿岸的加尔拉进行一次短暂的远征。安条克多年来对东方的争战,使帝国东部重新获得的控制,这些成就让他冠上大帝(Ἀντίoχoς Μέγας)的称号。”

安条克三世在公元前 209-204 年对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的远征,塞琉古王国骑兵部队在东征后完成了包括伙伴骑兵在内的具装化改革,成为拥有最强大骑兵部队的东方国家。

南征大胜——和托勒密埃及的争霸

和托勒密的战争,以后在托勒密埃及部分详细展开,这里简单一笔带过。

在全面战争的历史战役里,有一场塞琉古和托勒密埃及的战役。这场战争是以埃及的胜利而告终。

但之后不久的一场安条克三世和埃及的对垒把塞琉古推向了最强盛。

西讨落败——与罗马的战争

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三世介入希腊的纷争这事,要从他与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秘密联盟说起。前203年,两国秘密协定瓜分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的领土,随后安条克三世向埃及发起战争。

差不多同时,腓力也趁机夺取埃及在爱琴海周遭的海外领土,腓力还跟帕加马、罗德岛交战,爆发克里特战争。然而在前200年,帕加马、罗德岛因难与抵御马其顿的压力,他们向罗马寻求帮助,使罗马加入对抗马其顿的战争,开始卷入希腊的事务。罗马随即派了一支军队进入希腊与马其顿交战,迫使腓力五世放弃小亚细亚和赫勒斯滂周遭的占领地,专心对付罗马入侵。

和托勒密埃及作战的胜利没有让塞琉古帝国获得涅槃重生版的进升。(见上面的部分)反而让安条克三世的野心膨胀。

虽然安条克三世在战后通过合约限制了托勒密王朝的海外势力,自己的野心也进一步发生了膨胀。数年后,他轻易答应了安托利亚希腊人的邀请,率军进入欧洲地区。这不仅将原本的盟友马其顿逼向对立面,也迅速引起了西方强国罗马的敌意。最终,在著名的马格尼西亚战役中,整个塞琉古军队的精华被罗马人摧毁。——安条克三世夺取托勒密在小亚细亚沿岸和其他独立的希腊城邦如士麦那和兰萨库斯等这个举动,使罗马与塞琉古帝国关系愈趋紧张,而当安条克在前196年进军色雷斯时更为恶化,罗马要求塞琉古势力必须从欧洲撤离,而安条克三世声称色雷斯本为塞琉古一世时的疆域,还收留流亡的迦太基将军汉尼拔。

在前192年安条克三世率领10,000名步兵、500名骑兵和六头战象横过爱琴海并在色萨利的德米特里阿斯登陆,来支援埃托利亚同盟对罗马的战事,爆发罗马-叙利亚战争。

安条克三世原本打算以希腊解放者的姿态获得更多资源,然而,其他希腊势力却选择与站在罗马那方,连前盟友马其顿腓力五世都愿意对罗马提供帮助,安条克三世期望能在温泉关抵挡罗马军,但战役结果使他的大军遭受惨重损失,安条克三世只能撤回小亚细亚重整旗鼓。随后,罗马和罗德岛以及其他盟国联合舰队在一连串的海战中击败塞琉古舰队,使塞琉古海军遭到彻底摧毁,使得罗马大军成功横越达达尼尔海峡,在罗马新任执政官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率领下将战事转移到小亚细亚,其兄长大西庇阿作为特使而随军行动。

前190年,安条克三世率领从帝国各地招集大军,在马格尼西亚战役被罗马彻底击败,安条克签下难堪的阿帕米亚和约,结束罗马-叙利亚战争。

根据阿帕米亚和约,安条克三世必须完全放弃欧洲及托鲁斯山脉以西的亚洲地方、交出他所有的大象、以及只能拥有12艘战船作为国民治安之用,然而在受到攻击时他可以有多一些战船,并支付15,000塔兰同银币。帕加马和罗德岛获得了塞琉古帝国在安纳托利亚的全部领土作为长期支持罗马的回报,也使罗马的政治霸权得以扩张到地中海东部。

经过公元前190年灾难性的战役之后,安条克大帝为了同罗马保持和平,不得不把自己的小儿子送到罗马当人质。

与罗马的战争失败,使塞琉古帝国元气大伤,原先被安条克三世所征服而从属的国家,纷纷宣布独立。而为筹给罗马庞大赔款,安条克三世计划一次新的东方远征,前187年在远征洛雷斯坦时,安条克企图掠夺苏萨巴尔神庙的财富而被杀。

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成长帝国罗马无限金币钻石版下载

这场战役,是一个很好地了解罗马和塞琉古军队体系的一个窗口。

这方面的古代文献

现代文献

介绍了那么多塞琉古的军队,怎么最后还是输给了罗马呢?甚至还是没有进行马略改革的罗马。可以说是被非完全体的罗马击败了。

这里涉及到之前提到的战象和战车的局限性,比如扰乱自己的阵线等等……真的真的太惨了。可能它们需要一个罗马黑科技——瞬间猎杀战象……可惜不是游戏。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安条克三世虽败犹荣的骑兵运用。

这里将简单从一些史实出发。(本来想和同学搞一个联机配合把这个战役在游戏里模拟出来的,可惜暂时没有这个条件,这个做出来会更有意思一点。)

大帝在这场战役里是错误频频,水准直线下降……

在安条克三世那个部分,简单提了一下,他率领大军来到马其顿和希腊,但是却没有得到他期待的支持。

结果在希腊遭遇惨败。

随着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三世和他的大军在温泉关战役遭受惨重损失,撤退回亚洲重振旗鼓。罗马和罗德岛以及其他盟国联合舰队击败塞琉古海军,赢得一连串胜利。第一个错误——公元前190年迈昂尼苏斯战役中塞琉古海军遭到摧毁,安条克三世在得知消息后方寸大乱,匆匆忙忙从色雷斯的利西马其亚撤离,往小亚细亚内地遁去,留下大批军需物资未带走,也未在达达尼尔海峡设防,使得罗马大军成功横越海峡,在罗马新任执政官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率领下将战事转移到小亚细亚,其兄长大西庇阿作为特使而随军行动。

此时无心再战的安条克三世企图与罗马谈和,归还先前在海战俘虏的大西庇阿之子作为对罗马的善意,并愿割让爱奥尼亚和埃托利亚的城市,但因罗马要求塞琉古帝国必须完全放弃欧洲及托鲁斯山脉以西的亚洲地方,迫使安条克三世继续战争下去。在安条克三世与罗马试图谈和期间,大西庇阿因病病倒,并由克奈乌斯·多米蒂乌斯·阿赫诺巴布斯辅佐其兄弟。

另一方面安条克三世尽可能从他的帝国招集更多军队,并撤往内地,他选定马格尼西亚作为适合的战场,并在锡皮卢斯山上扎营,安条克还在弗里吉亚河和锡皮卢斯山中间建筑一道城墙,防止被迫应战发生。然而渡过河的罗马联军却一心求战,在连续五天双方对恃下,阿赫诺巴布斯派出使者宣告不论安条克第二天是否应战,罗马联军将会攻击。而安条克三世也厌倦等待,决定与罗马交战。

会战战场的精确位置位于两条东西走向的河流,北面的弗里吉乌斯河(Phrygios,今土耳其库姆河)和南面的赫尔墨斯河(Hermos,今土耳其杰迪斯河)之间,罗马-希腊联军占据了西侧,而安条克在东侧扎营。安条克投入了包括军事定居者主力在内的7万兵力,这是安条克统治期间,出现在野战中的最大一支塞琉古军队。而西庇阿的兵力则包括2个罗马军团、2个同盟军团和帕加马、亚该亚盟军提供的兵力,总数仅有3万人,但都是经验丰富、素质出众的精锐。

起初,卢西乌斯西庇阿在两条河流最窄处布阵寻求会战的机会,但这里的战场宽度对兵力优势的安条克大大不利,因而安条克不为所动。随着时间即将进入公元前190年的冬季,在敌人境内难以获得补给的罗马-希腊联军越来越急切地寻求会战,他们将战线向前推进,以稍宽的战场宽度诱惑安条克接受会战。经过两次罗马战线的前推和战场宽度的增加后,安条克满意于战场环境,决定接受会战。(第二个错误,本土作战明明可以再拖延一段时间。)

罗马——逆境的抉择

对于罗马军队的指挥官卢西乌斯.西庇阿而言,面对一支数量占绝对优势,且素质同样出色的敌军,他的胜算显然不大,尤其在骑兵方面,联军处于压倒性的劣势之中。(从上面的布阵图看,只有一点点骑兵部队)

为此,西庇阿做出了针对性的部署,罗马军队的战线从北向南展开,排布成了一条3公里长的战线。西庇阿的部署,并未按照最常规的步兵中央、骑兵两翼的原则,实际上联军没有“左翼”的概念,步兵战线从战线最左端、靠近弗里吉乌斯河的位置开始向西南延伸,4个军团一字摆开,拉开了约1800米的正面。而在步兵战线的最左端和弗里吉乌斯河之间,仅象征性地部署了4个罗马骑兵中队(罗马的骑兵中队,即Turmae,与希腊的骑兵中队不同,是仅有30人的小单位)共120人填补空隙。而3000名骑兵和3000名轻盾兵则全部在步兵战线的右侧展开,把守其余12公里的骑兵-轻步兵混合战线。

这一部署方式,不免让人想起后世凯撒与庞培的法萨卢斯会战,同样在总兵力和骑兵数量上占尽劣势的凯撒,采取了几乎一模一样的布阵,略去了“左翼”,而将主要的胜算放在其步兵上。我们也可以猜测,西庇阿在此时的想法与后来的凯撒不谋而合,他将借助弗里吉乌斯河掩护自己的左翼,以全部骑兵和轻盾兵防守右翼,对手在这里的迁回将会需要更长的路程,从而给罗马步兵更多的发挥时间。

塞琉古——出人意料的布置

而安条克的部署则耐人寻味,尽管在己方的右翼难以找到迁回空间,他还是将 半数的重骑兵一包括 3000名铁甲骑兵和1000名半具装的近卫骑兵在内部署到这里,并由自己亲自带领,而其余半数则在开阔的左翼展开。为了给右翼骑兵腾出空间,安条克三世不惜将中央方阵的纵深从16排扩大到32排,这一部属在其败战后招致了不少塞琉西方阵指挥官的指责。

可能是第三个错误,觉得会战兵力是7万对3万优势在我

两支军队都选择在黎明就离开营地布阵,当天的大雾和尚未升至半空的太阳使得光线条件颇为差劲。为了更好的发挥远程部队的效力,两军的战线比往常更为接近,这为战局发展埋下了伏笔。

(引用的资料里说训练素质很差,指的是新征招的各地军队,实际上跟随安条克南征北战的主力军团还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

战斗开始后,右翼骑兵在安条克亲自率领下,迅速推进,突破了罗马的左翼。罗马左翼虽然人数较多,由于使用的纵深行军队形,又地处河边,能够投入战斗的只有前面的极少数兵力。安条克率骑兵冲来,罗马军无力抵挡,急忙调头退却,后面的人看到前面混乱起来,也跟着向后退。安条克率骑兵不顾一切地追赶,向纵深发展。

因为尚未黎明的关系天候黯淡无光,清晨的浓雾更使视线不良,必使得弓箭的准度下降,因此帕加马国王欧迈尼斯二世判断塞琉古军的刀轮战车较有威胁性,且可能向他发起第一波攻击。欧迈尼斯先派遣克里特弓兵和其他轻装投射部队向前,当塞琉古军的刀轮战车朝欧迈尼斯进攻时,欧迈尼斯命令投射部队不向车手射击而是优先朝马匹攻击。

他们包围战车,集中火力向马射击。很多受伤的马匹被惊吓,无法控制的惊马拖着战车到处冲撞,战车冲到自己的队伍里,配置在战车防线后面的骆驼队伍首先混乱起来,接着受到冲击的重甲骑兵也混乱起来。他们害怕镰刀伤到自己,到处躲避奔跑。

因为铠甲笨重,运动不便,致使互相撞击。在混乱的叫喊声中和极端的恐慌之中,后面的许多人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那些奔跑的战马引起了后面人员的混乱,影响了整个左翼阵线。加上大雾浓重,天气阴暗,拥挤在一起的队伍几乎分不清敌我。

安条克此时对左翼发生的变化毫不知晓,在他看来,就连善战的罗马步兵都被自己的骑兵冲击一鼓而下,那显得更不堪一击的罗马骑兵,必然也被自己强大的左翼轻松碾碎

再次优势在我!

他带领右翼的得胜部队猛攻罗马军营,却被留守的罗马军官马库斯阿米里乌斯(MarcusAemilius)带领溃兵和营地守卫们暂时挡住。安条克眼见短时间内无法攻下营地,便回过头来冲向罗马的另一半战线。

在欧迈尼斯二世而将战象和脆弱的轻步兵包裹在阵形内部。(悲剧伏笔加一)

正面的2个罗马军团不敢强攻结阵的塞琉古人方阵,罗马指挥官便投入轻装步兵,以连续的投射打击软化塞琉古方阵的防御。由于对方骑兵的威胁,塞硫古方阵不敢放出轻步兵进行反击,只得直接承受长时间的投射攻击,尽管伤亡惨重,老兵们依旧坚韧地维持着阵形,并缓缓向营地后退。

但就在这时,塞硫古各方阵内部的战象忍受不住投射打击,纷纷因痛苦而发疯失控,这些动物从内部冲垮了严密的方阵,军团抓住机会发动了冲锋,失去队形的方阵无力抵抗,塞硫西的战线就此崩解。

刚开始在游戏里不会操作的同学使用战象的话,肯定深有感悟。

马格尼西亚会战以这样出人意料的结局结束,一支经验丰富、装备精良的军队,在人数不足自己一半的敌人面前被压倒性的击垮。

安条克几乎要为这场会战负全部的责任,是他在不合适的战场环境下使用战车,而招致了左翼的覆灭;是他实验性的在方阵间部署战象,而将一场仍能获得平局的会战,转化为惨败;安条克曾经的噩梦,拉菲亚会战的指挥失误,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在马格尼西亚重演。

毁灭性的结局使得他的朋友和部下们向他抱怨,有人指责他发动这场战争,是因为错误的判断战略态势;他的步兵指挥官们则质问他,为何跟随他征服了整个帝国的方阵老兵们,会在最关键的会战里被置于次要的战术地位。胜利者则兴高采烈,一句话在罗马士兵之间流行:“安条克大帝,他曾是一位国王。”

成长帝国罗马内置菜单版

回归游戏的正题。

在游戏里,刚才我那通其实是废话——什么四战之地,什么内政外交啊,对战狂玩家来说,岂不是正好,我正要四面出击呢,在偏僻角落杀不痛快。尤其是水平上来以后,搞几个史诗大捷,一战歼灭敌国精锐不是松松的吗。对于弱者来说,是案板的鱼肉,那对于强者,四通八达,那是大帝国兴起的路口。

什么派系斗争,没事,叛乱了灭了就完了。什么历史弱鸡将领在我手里,哪个不是_,汉尼拔,凯撒啊。

关键军队给力不?

答案是,无论现实和游戏都给力,很给力,在玩家手里能玩出花来。

所以说和历史上一样,大家喜欢塞琉古,觉得它能够抗衡罗马,最重要的是塞琉古具有的强力兵种——丰富且均衡的军队。如果你位置很有利,也有钱,结果军队都是脆皮低士气的东方伯伯,那也没辙吧,也没有游戏的乐趣了呀。

塞琉古的一些兵种图鉴,看到b站有一些做成了更直观的视频。看的时候,不得不说塞琉古的军队是真的帅。颜值就是战斗力。

前面说过,马其顿军队在继业者战争中被迫与自己采用相同装备和战术的对手作战,在一系列重大决战中,由于交战各方均拥有马其顿方阵和伙伴骑兵,因此对马其顿方阵之外的其他兵种的使用往往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其中机动灵活的东方骑兵部队和极具毁伤威力的战象发挥了代表性。

(PS:马其顿的军事系统,影视化作品是《_大帝》

电影非常长,里面的战争场面还可以,电影本身,en……金酸梅奖

刚才所说的变化——最典型的就是塞琉古。塞琉古集合了东方和西方,希腊、波斯乃至印度的全系列兵种。在历史上被称为——塞琉古王朝的希腊 - 波斯混合军事体系。不过其底色还是_和继业者战争时期战术。

简单的说,塞琉古的步兵部队有两个特点——第一人力多,第二体系丰富完善。(不是太严谨)

塞琉古王朝由于统辖原波斯帝国大片东方领土,拥有其他两大希腊化王国不可比拟的人力资源,加之处于丝绸之路的关键位置,其经济实力也具备建设一支强大的具备多元特色军队的条件。塞琉古王朝保留了马其顿军事体系的绝大部分并为其注入了许多新鲜血液。

这方面,游戏中的塞琉古帝国能够拥有兵种齐全且强力的军队,算是非常合理的。

下面我分别从步兵,骑兵,特殊部队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包括现实世界和游戏中。

海军呢,本来是想讲的,但是我一方面不怎么操作海战,一方面对当时的海战了解不多,以后有机会补上。

成长帝国罗马攻略

继业者(希腊语:Διάδοχοι)泛指承继人。在泛希腊历史中,专指_大帝死后互相竞争的承继人,希腊语专称为Επίγονοι

公元前 323 年_病逝于巴比伦,随后围绕帝国继承权及领土瓜分,先后爆发了四次继业者(Diadochi)战争。

曾经的_大帝创立的帝国四分五裂,他曾经信任的将军们混战不休。

这是一段非常非常精彩的历史。做一个可能不恰当的类比,这段历史像中国的南北朝时期。英雄辈出,承接一个传奇,孕育新的传奇,但是在民间的影响力不如他前面的三国和他后面的隋唐。如果我自己不玩全面战争,应该也不太会接触。

继业者的几个王国,承接自_大帝这个传奇,最后又都被后面的罗马帝国所灭亡。

简单的说,和汉末三国一样,各方势力混战不休,有想要再现_辉煌的野心家,有纯粹自保结盟的割据军阀。

因为这篇文章这些不是主要的内容,如果想详细了解,可以看一下这本书。我在这不详细展开。以后有时间再抛砖引玉写一些浅显的内容。

这样的乱局中,有没有新秩序产生呢?

当然有,第一是相对稳固的政治格局。

我们这个文章的主角——塞琉古帝国,正是在继业者战争中展露头角,和同样是继业者的托勒密埃及安提柯马其顿一起,形成“三强鼎立的局面”。

第二是战争层面。也是游戏玩家最最最关心的东西。

马其顿军队在继业者战争中被迫与自己采用相同装备和战术的对手作战,在一系列重大决战中,由于交战各方均拥有马其顿方阵和伙伴骑兵,因此对马其顿方阵之外的其他兵种的使用往往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其中机动灵活的东方骑兵部队和极具毁伤威力的战象发挥了代表性。

一场非常典型的继业者战争的军阵图,可以反映这种变化。

在这个政治军事新秩序中,塞琉古王朝在历史的舞台上登场,并且在近东的历史舞台上,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里引用一段《帝国衰亡史》中的话,很有意境。

描述的是伊普苏斯战役后,不可一世的安提柯兵败身死,他的儿子德米特里带着自己残存的部队灰溜溜地退回自己的领地,重新统一_大帝时期版图的幻梦被击碎。较为稳定的新秩序建立起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