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神兽攻略
Day 1 兰州机场→酒店→阿西娅餐厅→中山桥→正宁路夜市吃吃喝喝
Day 2 酒店→甘肃省博物馆→再回首→黄河母亲雕像→羊皮筏子体验→黄河缆车→白塔山公园→兰州火车站
Day 3 敦煌火车站→酒店→敦煌莫高窟→胡杨焖饼餐厅→鸣沙山→骑骆驼→看日落
Day 4 酒店→夏家禾汁→西晋墓→榆林窟→锁阳城→大地之子→海市蜃楼→康佳烤肉
Day 5 酒店→敦煌火车站→张掖西站→张掖七彩丹霞→甘州市场逛吃
Day 6 酒店→马蹄寺→车站麻辣烫→冰沟丹霞→卷子鸡
Day 7 酒店→平湖山峡谷→张掖西火车站→兰州西站→酒店→张掖路夜市
Day 8 酒店→磨沟沿东岗店拉面→大众巷→张掖路→兰州机场
先写这么多,后续持续更新更详细的攻略,有问题也欢迎评论区留言,觉得不错欢迎关注哦
骆驼神兽攻略
说到西北美食高地,兰州必须榜上有名。而说到兰州美食,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兰州拉面,但人家其实叫「兰州牛肉面」。但这里不仅只有面,它的美食“攒劲滴很”!
兰州人不认「兰州拉面」,只吃没有牛肉的「兰州牛肉面」。一早你就会在热气氤氲的牛肉面香气中苏醒,“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一碗拉面润喉下肚后,这一天才算真正开始。
这家「磨沟沿老字号牛肉面」虽然没有「马子禄」历史久远,但很多当地人都会特意带外地朋友来吃,汤我认为更入味一些,而且还有免费养生的红枣茶喝,排队拿面的时间不亚于「马子禄」。
你随便问一个兰州人,到兰州必须要吃的餐厅是哪个?可能95%的回答都是「阿西娅」。
这家被誉为「兰州迪拜」的餐厅,豪华的装修、讲究的美食,除了贵点,没有其它毛病。特色的「手抓羊肉」非常有名,蘸着椒盐吃,嫩滑爽口、肥而不腻。而羊肉汤更是鲜美,完全尝不出膻味,里面的枸杞还带有甜甜的味道,喝完一碗还想继续。
酿皮子、甜醅子、灰豆子、醪糟……这些都是兰州的特色小吃。这家店名字就是让人一而再再而三来的店,开遍了兰州的大街小巷,也是兰州人童年的味道。
这里的招牌馅饼和麻辣三样是我的最爱,馅饼脆而不油,麻辣三样香辣爽口,里面的宽粉吃起来很有韧劲。再来上一碗醪糟或灰豆子,胃里满满的幸福感。
生猛的大西北之夜,必须一手酒瓶、一手烧烤。而在兰州,大街小巷烤肉摊的密集程度不亚于牛肉面馆,只要看到很多人在吃,味道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这家店位于正宁路夜市上,也是纪录片《人生一串》的拍摄店。店内装修略带小清醒,餐桌上的小花,让吃烤肉都变的有了仪式感。不过这家店烤肉的味道,我个人感觉没有敦煌的好吃,但是这里的「烤梨」味道十分惊艳,有点像冷藏的「热冬果」,吃完烤肉来杯这个,很是解腻。
如果还能吃的话,附近的放哈奶茶和老马爷牛奶鸡蛋醪糟一定不要错过!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像甘肃省一样,是一条狭长的廊道。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这里曾西通西域,东达长安,是四方道路的黄金交叉点。
它的美食就和它多元的风景一样,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张掖人还因地制宜的造就了一套自己的「美食大法」,9999种吃面和吃羊的「大法」,让你恨不得将自己种在这里。
1.张掖人的「吃羊大法」
好吃的羊肉在哪里?答案一定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大草原上。
张掖的祁连山下不仅有「亿羊迁徙」的草原,这里天赋异禀的「咩咩」们还是喝着祁连山雪水、吃着碱性土壤里吸收日月精华的青草和中草药长大。
而且如果你买上一只羊在张掖转一圈,最后手里只剩你薅的羊毛了。
因为这些「行走的荷尔蒙」让当地人发疯,不得不从头到尾、从肉到骨、从内脏到骨髓统统吃个遍。
至于膻味,在这里只是个传说。
同时还配合着烤、煎、蒸、煮、烩、焖、卤、炖、炒等各种“独传秘诀”。
奔跑的手抓是当地的一绝,厅局级的享受就连美食博主饼叔都招架不住!
其实手抓羊肉制作方法极为简单,就是把羊肋条放在清水里煮一煮。但这可是对“咩咩”们省局级的考验。
因为没有“黄金肥瘦比”的身材,没有乳臭未干的纯真感,没有婴儿般的细嫩肉质,口味膻而不香,它就不配在张掖人的饭桌上。
再就是吃的时候,可不是只用手抓就可以的。必须是“野性的撕咬”搭配上大湾区哥哥的“蒜你狠”,才能满足内心呐喊的吃羊欲望。
羊肉做的好在张掖其实不算什么,能把羊杂做的好吃了,才算是“造诣颇深”。祁连山脚下的山丹县有一种特色美食叫做“炒拨拉”,你可以简单理解为羊杂们的Part!
坐在没有桌子的餐馆中,告诉老板你要吃羊的那个部位,然后就是“红孩儿”的 Show Time。
羊杂和配菜被整齐的摆在锅边,撒上孜然、辣椒等调料,用大小相同的碳块将锅底烧热,放上一块羊脂油,好戏马上开始。
鼓风机在幕后掌控着现场的氛围,融化的羊脂油狠狠的在羊杂们脸上胡乱的拍。
软软的羊肚、羊肝、羊肺随着现场气氛依次登场,不久,三“羊”开泰就随着锅推到了你的面前。
围坐在火炉旁边,喝着当地的米酒,边炒边吃着热乎羊杂,满嘴的香味让人心里极度愉悦。
除了炒拨拉,在张掖还有一个特殊的民族——裕固族,他们对羊杂的处理另有心得。
他们用生长5年藏羊的羊肝、羊肺、羊心,制作了一道叫脂裹肝的美食,这可是出了张掖就再也尝不到的。
牧民们用刀奏响草原上的打击乐,将羊肝、羊肺、羊心剁碎,撒上香料调味。
然后给它们穿上蕾丝的羊腹腔上的一层油脂膜——羊网油,卷成卷,用白棉线将它们牢牢的捆绑在一起。
最后放入锅中蒸煮就算大功告成了。吃的时候不用蘸任何调料,味道就攒劲滴很。
2.张掖人的「做面神功」
提到甘肃的面,你是不是脱口而出“兰州拉面”。对不起,人家其实叫“兰州牛肉面”。
但在张掖这个历史上农业一直很发达的小城,种植的优良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它们可不能答应面食只有牛肉面,不做到“面面俱到”就等着被容嬷嬷扎针吧!
更让你膜拜的是,张掖人还不会在面、牛羊肉、蔬菜三者之间做选择,他们只会“发功”,让三者在炉灶上“握手言和”,还平分秋色。
你要问我张掖人早上吃什么?牛肉小饭是最佳选择。
不过它和兰州牛肉面一样,虽然叫小饭,但却不是饭。而是将面做成小丁,粒粒分明的模仿米饭。
喝着祁连山雪水长大的黄牛肉,与鸡和牛骨头在温泉锅里相遇。
煮到三者不分彼此后,放入豆腐、粉皮等配菜,撒上胡椒粉、姜粉等调味料,最后用淀粉勾芡,灵魂的面汤就算做好了。
米粒大小的面块融入到煮好的面汤中,撒上几片牛肉、几块土豆,一碗有肉、有面、有菜的小饭下肚,张掖人的早上才算真正开始了。
西北人爱吃面那是出了名的,张掖人也例外。早上吃完面,中午还是要吃面。而且要吃最能代表河西性格的面——炒炮。
炒炮,学名炒炮杖子,顾名思义长得像鞭炮的面。当你吃进嘴里,瞬间就有种鞭炮炸裂的感觉,想想是不是就很刺激?
张掖人用手揪出大小相同的炮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它们在热水里噼里啪啦的跳着霹雳舞。
随后另起锅灶,使煮熟的面与蔬菜和卤肉一起摇摆,最后放上由40几种调料秘制而成的独门卤汤,让味道来的再猛烈一些。
张掖人除了将面粉做成面条,他们还有一种特别的面食——烧壳子,这也是裕固族的日常面食。
它的制作就好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简单。揉好的面团擀成饼,抹上油,撒上香豆面,沿边卷起来就完事了。
接下来就是它的高光时刻了!
卷好的面放在一个叫做壳子的锅里,然后挖个坑,埋点土……哦不!是埋点羊粪!
你没听错,就是羊粪!高温加热的羊粪,使其残留的那一点点植物纤维散发出致命的青草香味,引得壳子里的卷子情不自禁地的就爱上了它。
不仅如此,羊粪还用它生命中最后的余温将卷子烤的焦黄,使其香脆诱人,吃起来“美滴很”。
3.张掖人饭后「塞缝法」
张掖以前有个乳名叫“甘州”,甘肃的“甘”字也来源于此。但“甘”≠“干”,而是甜的代表。
背靠雪山,躺在绿洲之上晒太阳的张掖可谓是甜的出水,完全成为了瓜果们的天然温床。
不仅有着祁连山雪水灌溉滋养的紫色西梅,还有可以当水果吃得艳红鲜枸杞。并且就连饭后的小吃都是你得Sweet!
甘州市场是张掖人的小吃聚集地,但它不仅是游客会来,本地人也尝尝会去。
一走进这里,你便会被“亿点点”的小吃摊迷住双眼,选择困难症瞬间就来了。
但有三样“碳水化合物”是必须要尝尝的:油糕、灰豆汤、牛奶醪糟
没有谁能抵御油炸食物的诱惑,尤其还是碳水化合物的油炸。
软嫩的面团包裹上芝麻、白糖,还有“带刺的玫瑰”,投掷到滚烫的油锅里,瞬间就变成了一枚“糖油炸弹”,不停的翻滚着、跳跃着。
吃到嘴里,爆浆的馅料使你沦陷,尤其是最后一口,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让你为它转身:再来一个!
这是让当地小孩子馋哭的美食。
你轻轻的尝一口这香浓的诱惑,甜甜的、咸咸的那种感觉,还有芝麻、花生、糖的绝妙搭配,有一种“黑糖珍珠奶茶”的味道。
睡前你爱喝点什么?牛奶还是微醺?
在张掖,这两样你可以同时拥有。牛奶和醪糟的转角相遇,就仿佛是微醺遇上了纯真,再有鸡蛋这个“媒婆”牵个线,柔软的醇厚又多了一层。
最后撒上点张掖的红枸杞、葡萄干和芝麻,比可乐配枸杞好上9999倍!
看完是不是很想去张掖吃,或者感觉自己曾经去了一个「假」张掖?
我原本以为戈壁、沙漠、骆驼是敦煌的「三部曲」,可来了才知道,小麦、水果、肉才是敦煌人的日常「三部曲」。
千年的莫高窟壁画,在外人看来是道不完的史诗篇章,而在敦煌人的眼中,却是一道道离不开的家常味道。
月牙泉、祁连山、烽火台……这些看不尽的大漠风光,在敦煌人的手里,又变成了餐桌上的另一个敦煌。
敦煌的司机师傅更是和我扬言:外面吃的,都不如我们敦煌的,颜值与文化并存,还特实在!
确实,敦煌这个看似「天外飞仙」的小城,每一口都让我馋心大动!
1.胡杨焖饼
咩~这被子盖得我喘不过气了!
在敦煌,羊肉和面饼的爱欲缠绵,才是最接地气的味道。
肥嫩的小羊,先在清水里洗个热水澡,然后再入锅红烧。
噼里啪啦的羊脂迅速融化,拥抱鲜嫩的瘦肉,加入水和调料焖煮,汤汁涌入羊肉的肌理中,将它慢慢的侵蚀。
此时,擀好的面饼也来凑个热闹,全方位无死角的,将锅里的羊肉完全盖住。
待煮的半熟后,用筷子扎几个孔,给羊肉和汤一丝丝透气的机会。
最后,待饼熟后捞出切片,重新与羊肉汇合。此时,肉爱上了饼,饼缠绕着肉,每一口咬下去,滋味绵长,都能得到舌尖积极的反馈。
2.羊肉合汁
早起一碗汤,精神一整天!
敦煌人的早餐,就喜欢那口熬制4个多小时的猪肉羊肉炖粉条。
唐玄奘披着袈裟出现在敦煌的壁画里,而这里的猪肉也身穿鸡蛋饼跳进油锅里,把自己变身成了合汁里的「袈裟」。
豆腐条、袈裟、猪肉丸子、粉条、木耳、羊肉片排着队跳进碗里,等待着与羊汤来一场激烈的混战。
经过羊汤2-3次的攻城,配料们终于招架不住被狠狠的浇透,撒上胜利的葱花,散发着混血气息的羊肉合汁,便钻进了你的嘴里。
3.驴肉黄面
敦煌真奇怪,驴肉黄面拽门外,拉的比那驴脸还长!
在敦煌,最不可错过的重头戏,就是看拉面师傅的表演。他们的技术,比海某捞的可厉害多了,面的劲道连兰州都竖大拇指。
这碗面里的每一根面条华丽出场前,都要经历一场虐恋般的千锤百揉。
重达一公斤的面剂子加入独家秘方「蓬灰水」,面就变得又黄又劲道。
然后左拧拧、右甩甩,师傅便拿着面剂子开始在面板上翩翩起舞,不一会就拉到了门外。
然后起锅,放上香菇、豆腐、驴肉丁大火爆炒,浓郁的酱汁浇在细长的黄面浇上,配上一盘切片驴肉,面与肉的情投意合,让它成为了敦煌美食圈的「流量之首」。
4.浆水面
敦煌真奇怪,面条要用浆水做,吃完冷得很。
浆水,可不是浆糊水的简称,而是每个敦煌人家里,那口神秘大缸里的解暑饮料。
浆水在敦煌至少有1200多年以上的历史,当地人将羊奶角角、芹菜、包菜分别放入大缸中。
然后倒入凉透的「面汤」和一点老浆水,用2-3天的来发酵这些少男少女们情窦。
待情窦初开,将清酸可口的浆水煮沸后,就变成了敦煌人眼中的万能法宝。
将它与热油炝过的葱花搭配,倒入装有面条的碗里,浆水面就大功告成了!
一碗下肚,这神仙绝配,瞬间让你的五脏六腑都被凉风拂过,那种酸酸爽爽的感觉搅动着你的味蕾。
5.泡儿油糕
唐代「见风俏」,宫廷「糖油糕」,摇身一变泡儿油糕。
这个由敦煌人用巧思和巧手改良的甜饼,内里用擀面杖慢慢碾碎的核桃仁、玫瑰、芝麻、花生做馅,用白白香香的猪肉和面。
包上馅的面,在手心里细细呵护,反复盘它,直到如丝绸般顺滑。
放入锅中,油糕渐渐的换上了晶莹剔透的蓬蓬纱衣,带着如花似玉的颜值和沁人心扉的甜香,来到你的面前。
一碰掉渣的酥脆,包裹着醇厚的甜糯,一口咬下,各种层次的口感分毫不差地送入口中。
6.沙葱牛肉饼
圈圈圆圆圈圈,脆脆酥酥脆脆,出锅喽!
沙葱,这个敦煌夏天雨后独有的野味,只有在祁连山下才能看到它的尖尖角。
敦煌人费尽心思发掘利用这野生食材,化腐朽为神奇,让出身卑微的它华丽转身,与祁连山半野生的牦牛肉鸥水相依。
将面剂子摊开,铺上牛肉和沙葱这对伴侣,卷起来擀成饼,放入油锅中。
圆乎乎的饼皮层层酥脆,肉馅饱满鲜嫩,浓浓的野香味合二为一,一口下去,妥妥的让你趋之若鹜。
7.杏皮水
李广杏,这个敦煌独有的王牌,熬成的水,那就是招牌饮料。
皮薄肉厚,甘甜如蜜的李广杏,经过夏日的艳艳,晾晒成了杏干。
杏皮水,这杯敦煌世代相传的招牌饮料,就是用杏干熬制。
热水在微微的小火下沸腾,杏干、枸杞跳入水中,慢慢的释放、分解自己的果酸,直至汤浓味甘。
加入冰糖,酸酸甜甜的的一杯下肚,瞬间治愈一切烦恼。
8.瓜泡馍馍
敦煌真奇怪,风干馍馍掰开晒,不配咸菜配西瓜。
新麦面蒸的蓬松而瓷实的馒头,在别的省人的眼里,热乎乎的才好吃。
但敦煌人就要来点不一样的,他们将馒头掰成四叶草的形状,在炽热的阳光和干燥的风中经历时间的考验,变成风干的馍馍。
再从地里挑个瓤沙味甜的西瓜,午饭就吃这「瓜泡馍馍」了。
干透的馍馍块放入瓜瓤,甘甜的西瓜汁水从孔隙里慢慢渗入,放入口中,绵中带脆,脆中带甜,边吃边喝,好不过瘾。
除了这些,「敦煌宴」和「驴肉宴」也是敦煌人讲究美食精致的独家解读。
这些独特又多样的敦煌美食,是刻在每个敦煌人骨子里的独家记忆,也让每位来这的食客,尝到了远不止「大漠孤烟直」的人间风味。
骆驼神兽攻略
1、兰州市内地铁 1 号线、公交基本可以到任何地方
2、兰州前往敦煌,可以坐飞机当晚直达,也可以和我一样搭乘兰州--敦煌的旅游专线火车,一路上看着风景、聊着天,天黑了睡一觉就到了,还能节约一晚住宿费用
3、敦煌莫高窟和鸣沙山打车就行,没必要跟团,在敦煌市内打车到莫高窟大约 35 元左右
4、第 4 天的敦煌线路想一天内玩完,只能选择自驾或者拼车,如果只看榆林窟,可以坐火车到瓜州,然后打车前往
5、敦煌到张掖可以搭乘动车,4 小时左右就到,抵达后刚好可以下午去看七彩丹霞
6、张掖的景点只能自驾、打车或者拼车前往
7、兰州机场站到市内,可以搭乘中川机场--兰州西站的城际列车,再换成地铁 1 号线
骆驼神兽攻略
驼铃阵阵,羌笛悠扬,说到丝绸之路,我的第一反应是甘肃;说到甘肃美食高地,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兰州;而说到兰州必玩高地,我的第一反应是甘肃省博物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里有中国的旅游标志「马踏飞燕」。
1.甘博里逛个啥?
这里虽没有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等藏品众多,但却是了解甘肃省文化、丝绸之路、甘肃彩陶的最佳地点。
馆内的五个基础陈列: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甘肃古生物化石、甘肃佛教艺术展、红色甘肃,展示了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如果带着小朋友来参观,那这里的恐龙和化石绝对让他们乐不思蜀。
2.甘博里看什么?
逛博物馆,最重要的就是看和了解这里的文物及故事。甘博除了镇馆之宝「马踏飞燕」的铜奔马外,这里的莲花形玻璃托盏、《仪礼》简、红陶人头像、红陶人面像、“驿使图”壁画砖都是不可错过的。而且“驿使图”还曾作为中国邮政标志物。
3.甘博怎么逛?
逛博物馆可不能只是拍拍照溜达一圈,强烈建议找个讲解员或者听电子讲解。甘博的讲解员很少,基本一开门就被约满,但这里租借「电子讲解器」还是很方便的,一次20元,还送一个耳机,可以自动定位你走到的地方讲解,内容也很详细。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在馆内找「穿黄马甲」的志愿者,每个展厅都有,他们都是大学生,可以提供免费讲解服务。
路线方面建议:甘肃丝绸之路文明(2楼)→甘肃彩陶(3楼)→甘肃佛教艺术展(3楼)→甘肃古生物化石(3楼)→红色甘肃(2楼)
莫高窟给我的感觉,就好像大漠戈壁里的「天外飞仙」。我真的被这个跨越1653年的历史脉络,汇集10个朝代的匠人智慧的地方所震撼。本来计划只玩3小时左右,结果最终花了将近1000元,玩了6小时,但却意犹未尽。
这个敦化市内的沙漠腹地,如果之前没去过沙漠,那来这里一定要骑一下骆驼(虽然它们都有股味道),感受一次茫茫大漠谣,悠悠驼铃声。除此之外,还可以玩滑沙、滑翔机、沙漠摩托车等这些项目,但最重要的是,找个晴天,爬到沙漠顶,欣赏月牙泉的落日风光。
这里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也是一个被当地人称为「魔鬼城」的地方。大自然用漫长的时间,将这里风化侵蚀,让砺石沙海中的一座座黏土雕像似乎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设计,而这里也有着戈壁难得的落日和魔幻的星河。
这个地方距离敦煌市区185公里,如果预算不太多,可以参加一个当地的「敦煌西线一日游」,其实也就是几个人一起拼车去的车费。途中会顺道去看看玉门关个、阳光、西千佛洞、敦煌古城这些地方。
最后一站是雅丹地质公园,来这里预算不多就选择常规的北线游览,也就是全程乘坐景区观光车,到4个观景台拍照、观赏,看落日就去最终的4号西海舰队,差不多2-4小时左右,车上还有景区讲解员,可以涨点知识。
其实这里是敦煌西线最不可错过的,很多人都会专门来看。想要游览时间长一些、自由一些、预算也不低的话,十分建议自驾/包车来,看完日落返回驾车返回敦煌或者附近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再来看个日出。
既然是深度游,那景区内必须有不一样。其实坐大巴到4号西海舰队观景台后,可以再4个人拼车花500元坐越野车往公园深处走(也就是南线)。进入无人区。除了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外,自由度也高,可以随便拍照(不要走远,不然迷路找不到)。
敦煌除了莫高窟外,我感觉榆林窟真的是「宝藏洞窟」了,它也是莫高窟的「姊妹窟」。别看人家名气小,但在中国唐代至元代的佛教石窟中也是很有地位的,尤其是保存的西夏和元代的壁画,别具特色,独树一帜。
1、普通票:提前3天(含当天)可以通过官微预约购买,目前每天限额2600人,40元就可以参观5个洞窟。而且这里淡季完全不用考虑约不到票,现场来买都可以。
2、特窟门票:只能现场购买,目前只开放了4个洞窟,所以如果你要全部洞窟,就是550元,但这是可以选择性参观的。
榆林窟目前开放参观的洞窟分为3种:
其中正常窟和调节性开放窟是「穿插性参观」,也就是门票包含的5个窟当中,除了5窟和17窟外,跟着不同讲解员会看到3个不同的洞窟。
如果你只买了正常票,就去指定集合点等候30分钟左右,凑够人数后(最多25人)随讲解员参观洞窟即可;
如果你还想参观特窟,淡季的时候(11月1日至4月30日)人数差不多了就一起去参观,旺季的话,就分时段集中安排场次参观:
我去的时候把所有的特窟都看了,保存都相当好,每个窟的讲解都是在30分钟以上,所以如果要看普窟+特窟,下午2点之前必须到榆林窟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个看多了《盗墓笔记》的人,那这里你一定会喜欢。虽然没有西安的墓面积达,但够「野」!
这里本身就座落在一片戈壁墓葬群里,晚上来的话,可能有点瘆得慌。目前这里开放了一个西晋墓和一个汉墓,其中的西晋墓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比莫高窟的建造早一百多年,是一座有墓道的贵族夫妻合葬墓,也是最值得看的。
这个西晋墓墓深11米,宽2米,虽然不大,但可以跟着讲解员体验穿过甬道,然后进入主墓室和耳房,还能看到比较清晰的壁画,比如四神兽、李广射虎、生活世俗等。重点是这里有一个现实版的盗洞直达墓室,而且这个盗墓者不仅位置拿捏精准,就连取砖都很精准,没有造成墓室的整体坍陷(最终文物被追回)。
未完待续……